房屋建筑工程创优精品的基本要求
一、基本要求
(1)实体质量:按分部分项打分确定,共占70分;
(2)工程资料:按专业打分确定,共占18分;
(3)精品工程管理要求:四个方面共计12分;
(4)工程建造过程中不得违反现行国家通用工程建设规范;
(5)工程项目应具备结构的独立性和设备系统的完整性,所有分部、分项工程应全部完成,使用功能完善;
(6)工程各分部分项验收、专项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应一次检验合格;
(7)工程应具有良好的社会、经济效益,相关各方及用户满意度高。
二、地基与基础
1、地下防水工程应遵循因地制宜、以防为主、防排结合、综合治理的原则,进行专项设计。不得出现渗漏现象。
2、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,编制地基基础检测方案,明确检测的内容、方法、数量、标准,严格按方案实施。
3、地基基础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,基础承载力检测及桩基础桩身完整性检测应首次检测合格。
具体要求:
(1)单桩承载力检测:(含单桩竖向抗压静载、抗拨静载试验等)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。
(2)桩身完整性检测:一类桩90%以上(桥梁工程95%以上),其余为二类桩,无三类以上桩。
(3)复合地基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,复合地基应做相应检验并满足设计要求。即采用荷载板试验检测承载力及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。
4、建筑物的沉降应稳定或趋于稳定,最后100d最大沉降速率应达到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。
沉降稳定的判定标准: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-2016第7.1.5条、第4款,最后100天,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.01~0.04mm/d时可认为已达稳定状态。最大沉降速率的取值宜结合当地地基土的压缩性能来确定,具体取值应由设计确定,并在项目技术设计文件中明确,检测单位应按此标准进行控制观测。
三、主体结构
1、主体结构全高垂直度偏差远优于验收规范h/30000+20mm(h≤300m)的要求
2、钢网架、网壳结构总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工后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,所测得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荷载条件下挠度计算值的1.00倍。
3、精品工程的一、二级焊缝内部缺陷探伤一次合格率应不低于95%。
4、钢结构普通螺栓连接螺栓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扣,高强螺栓不应有气割扩孔现象、摩擦面不应出现飞边、毛刺、焊疤等现象。
四、屋面工程
1、屋面应设置隔离层和隔汽层。隔气层设置在结构层与保温层之间,基层应平整、干净、干燥,应选用气密、水密性好的材料;隔离层应设置在屋面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,宜采用土工布、卷材等。
2、上人屋面和交通、商业、旅馆、医院、学校等建筑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.2m。上人屋面栏杆布置应尽量利用可踏面构造使之不成为可踏面(可踏面:高度<45cm、宽度>22cm),则可以降低栏杆的制作高度30cm左右,也可以增强栏杆刚度,省工省料。
3、上人屋面疏散通道的门洞净高不应<2.0m;
通常由于保温层厚度和建筑找坡的要求,使出入口的标高上抬,
造成门洞净高<2.0m,应在施工图交底阶段与设计方协调好标高构造;
泛水防水层上捲高度应>250mm,如果因保温层、找坡层造成屋面标高上抬,泛水防水层上捲高度应>保温层、找坡层+250mm。同样屋面机房内侧因标高差也易于在墙脚部位产生渗漏,措施是加高泛水防水层上捲高度或抬高机房内地坪标高。
4、金属屋面系统抗风揭控制:
金属屋面系统应做抗风揭性能检测,金属屋面系统包括金属屋面板、底板、支座、保温层、檩条、支架、紧固件等。
对以下的金属屋面系统应按规范进行抗风揭性能检测,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:
①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金属屋面;
②防水等级I、Ⅱ级的大型公共建筑、构筑物金属屋面;
③采用新材料、新板型或新构造的金属屋面;
④设计文件提出检测要求的金属屋面。
五、装修装修
1、对于大面积、大空间的吊顶宜设置转换层,用来固定吊杆、控制变形,确保龙骨刚度。
2、在湿贴石材地面时,对石材块体做六面防碱处理,阻止水泥碱水渗入石材、造成泛碱,影响美观。
3、走廊地面排砖以阳角为起始点对缝排砖,做到墙体阳角与地砖阳角对角铺贴。长廊、多柱地面排砖则以两个相邻柱阳角为起始点向中间排布,若中间不对模数时可用波打线调缝。
4、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变形缝一致。变形缝一般贯通楼地面各构造层,面层和顶棚应加设不妨碍构件之间变形需要的盖缝板,盖缝板的形式和色彩应和室内装修协调。
5、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.0m,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.2m。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(0.30m范围内)至上方突出物下缘的垂直高度;栏杆、扶手安装牢固无晃动,玻璃栏板构造的符合规范要求。
6、地面、墙面通过策划尽量做到整砖铺贴,墙砖、地砖、吊顶应经纬线对齐,三维对缝、通缝铺贴。可以把地砖拼缝模数与隔墙厚度、墙砖模数一致或对应起来,横墙厚度与墙砖模数不一致时可通过调整横墙厚度来对应所选模数,达到消除半砖现象。
7、增坑、小便斗、洗手台龙头间距宜选择900mm,墙砖规格采用300X300mm、300X600mm,比较容易做到以上要求。块材铺贴地面宜采用带缝铺贴,缝体带浆挤实、嵌缝,表面美缝处理,不建议密缝铺贴。增坑洁具标高宜比地砖面高3~5mm,交接缝处以贴角胶缝收头。
六、安装工程
1、设备房高大设备周围宜有不小于700mm的通道,观测仪表应有不小于400mm的距离。有水房间地面宜做有组织排水。
2、敷设管道和穿墙套管并固定穿墙套管与墙面平齐,穿楼面套管涉水房间出地面5cm、无水房间出地面2cm。
3、动力机房配电箱、柜不应安装在水管接头的下方。与消防水泵设置在同一空间的消防水泵控制柜,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。室外配电箱、柜IP防护等级、基础高度应与其安装环境适配。
4、综合布线系统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,干线子系统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井、管井、强电井中。采用金属电缆桥架敷设时,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%。在建筑物吊顶内应采用金属导管、电缆桥架保护;导管和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,应设补偿装置;穿越防火墙体、楼板时,应采取防火封堵。
5、防静电地面导电地网应采用铜箔,厚度及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。防静电活动地板的接地,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²的铜带或裸铜线,纵横组成网格状,敷设方式符合工艺要求。